欢迎回来!咨询热线:400-900-1256

注册 前往学习中心 前往在线课堂

申请MBA商学院需要这五方面素质

MBA答疑 2018-03-15 09:23:55 热度 523 来源:网络

  商学院需要我们申请者展现哪些方面的素质呢?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素质模型,分成下面四个维度,****个,实力。指你的硬件实力,包括你的职业背景、教育背景。第二个,方向,或者说叫方向感,指你对未来有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这个规划听起来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可实现的,一个基于你的过去的发展路径而形成的,而且你为这个方向做出过哪些努力,未来又要做哪些的努力。然后第三呢,是态度,你有没有一个良好的价值观,有没有一个社会责任感,包括你对待周围朋友、同事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要在你的材料中体现出来。

  一、所有材料不能前后矛盾

  在材料当中我们要做到逻辑的自洽和他洽(融洽的洽),这是贯穿在整个材料撰写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自洽好理解,是我们所提供的资料不能前后矛盾,不能出现前后不一致,比如说时间啊、观念啊、事实啊不能出现这种前后矛盾,他洽呢只是你所描述的事实尤其说我们的未来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的时候,你所描述的这个情况要跟整个行业总的趋势、一些大家普遍的尝试相符合,或者跟这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步调相符合,不能出现非常的不和谐的这种情况,显得很外行,很多面试官非常熟悉考生的行业领域,这样为了面试时容易露馅。

  二、怎样体现素质?

  我们认为,无论你的实力、方向感、你的价值观,等等这些东西,目的要体现出什么?当然是你是一个有领导力的人。那领导力是什么呢?如果你进商学院,领导力这个主题,大多数是商学院开学的****课,也是****学期的必修课,一般都会有这样一个课程。在现在的商业社会当中,不管你要是创业的还是做职业经理人,这个领导力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有的同学说,我还不是一个领导,不带团队,或者说我只是一个工程师,我难道也需要领导力么。当然需要,我们所说的领导力,不仅仅指你处在管理岗位者才要具备的能力,而是,你作为一个个体,不管从事哪种职业,处在哪个环境当中,你都应该有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能够去带动他人、能够去做出表率的这样一种能力。

  三、领导力的五种表现

  所以这是有目标感的一种能力。说到这里,给大家****一个美国的管理学大师——詹姆斯·库泽斯的一个卓越领导力的模型,他把领导力分为了五种行为:****是以身作则,第二是共起愿景,第三是挑战现状,第四是促使众人一起行动,第五是激励人心。我们写简历的时候,我们的业绩啊、社会活动啊,我们的短文当中的选择的哪些内容的案例啊,还有****人对我们的评价啊,等等。在做这些素材选择的时候,我们要看,我们选择的那些实例,哪些经历,哪些故事,能不能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我们的领导力。这五点,就是我们做自我的经历梳理,材料的拣选的时候的一个框架。

  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次,我刚才说的逻辑的自洽和他洽。这个关联着你的逻辑感,逻辑感,是我们认为在MBA的整个申请和报考甚至到最后的笔试当中,MBA考试最重要的关键点,最能反应你素质。大家可以重点关注MBA的笔试联考的逻辑考试,写作考试,往年的真题,考的并不是你的文采,而是你的逻辑能力。甚至笔试联考的英语考试,在阅读理解和写作当中,考的也是你的逻辑分析能力。所以逻辑是在MBA考试当中最为重要的素质。

  四、《墨子》告诉你逻辑有多重要

  那么,总结上面所说,我们可以理解材料申请本身就是一个逻辑论证的过程。逻辑对于管理类联考人是最重要的素养之一,正所谓用脑子多争钱,用逻辑少受气。是论证你必然能够符合我们商学院希望的那个学生的素质模型。那这个论证过程是怎么实现呢?我们来引用一下我们传统文化精华的东西——积小故为大故。我们的《墨子》的墨经的部分有句话,叫“夫辞以故生,立辞而不明于其所生,妄也。”其实墨子这句话讲的是我们现在普通逻辑当中经常被称为“充足理由率”。我们向学校和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对于我们能否被录取是既充分又必要的。比如刚才说的这个大故和小故,在墨家是把这个故分为大故和小故的。所谓小故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致意思就是我们所说的必要条件。而大故呢,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相当于充分必要条件。所以,通过你充分必要的资料,我才愿意录取你为我们商学院的学生。所以逻辑非常的重要。

  在这个地方我先提出这么几点,关于我们申请材料当中同学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就是,你所论述的东西不符合充足理由率,有些表现比如说理由虚假。你所提供的让我们做判断的前提的一些东西,它可能在真实性上是靠不住的。这个靠不住可能是因为你的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可能是因为你资料搜集的错误,也有可能是你隐瞒了一些真相,总之你的理由虚假可能导致你后面的推论出现一环又一环的问题,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叫预期理由。

  五、材料中还要有未来规划

  很多同学最不会写的问题是,设想还没发生的事情,比如你要证明为什么要录取你,证明你具备非常****的管理人潜质,这些是还没有发生,未来的事情。材料不是总让我们写未来规划么,未来规划很重要,老师很大程度上会根据我们未来的规划、未来的愿景的描述对我们思想有个大致的判断。这也是我们前面说的第二个关键指标,你未来的能否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都是建立在你过去和当下的基础之上的。

  你向老师陈述的内容,如果老师不认为是大概率事件,那你这个预期理由就靠不住,靠不住就无法证明你必然符合我们的录取条件。这是是很多同学意识不到的一点,灯下黑,自己虽然提供了很多自己****的背景啊,业绩啊,简历啊。但是最后要匹配的论证与自己给出的充分条件不符。自己陈述的内容与“你完全符合我们商学院录取标准”和这个结论,很难建立起一个充分必要联系,也就是说老师无法从你提供的内容推导出“你值得被录取”这个结论,就会失败。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深刻记住,我们在材料写过当中呢,要时时刻刻把逻辑当做我们材料质量的一个标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来自网络,意在提供MBA资讯分享。如有问题,请随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