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咨询热线:400-900-1256

注册 前往学习中心 前往在线课堂

越优秀的人,越不想上班

在职MBA 2018-02-24 16:08:31 热度 520 来源:网络

晚上八点半,你就开始开始脑补未来的画面:


说到上班就头大, 好不容易到公司,看谁谁不顺眼;任务堆过了额头,明知道必须要做,实在不想碰;经常闪念,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谁都比我强,但是还得干啊…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你可能有点儿“职业倦怠”。不过别紧张,倦怠是21世纪的职场感冒。它就像大姨妈似的,不分男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


这病能有多普遍呢?


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数据是:53%的人认为工作让他们极度疲累。《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七成的中国职场人轻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职业倦怠。


倦怠自检表


2、“倦”可以,“怠”不得。


“倦”,是疲倦、厌倦,是心理感受;“怠”,则是怠工,懈怠,是外界行为。很多人刚感觉到“倦”,就自己主动“怠”起来。这样其实会更加疲劳,形成恶性循环。


电影里登山队员太冷要冻死了,队友就会给你抽大嘴巴子——不要睡不要睡!其实越是倦,越是要打醒精神去应对自己,不要怠起来。


首先是要用一种迎接职场大姨妈的心态正确面对——不要像无知少女一样:“我天,我怎么倦怠了!?”要用一种看尽世间事的老司机心态:“矮油~您又来啦,来来来,坐坐坐”。


然后,快速用前面的症状图找到倦怠点;然后试试看刚才介绍的三种防燃尽的招数,尽快的调整状态。


其实,每一次倦怠,就像跑步三公里的极限期一样,保持节奏、深度呼吸、放松心情——只要熬过去,你会觉得自己又能跑一大截。没有人能不倦怠,但是高手能快速从倦怠里反弹。


职业倦怠,这种“精神和体力的入不敷出感”,是快速和焦虑社会的流行病——和时代特征相关,大范围流行,周期性出现,无法幸免,也没法根治。但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和这个老朋友打交道——调节奏、缓压力、增加动力、创造新空间。


有一种说法我很喜欢——职业就像游戏打怪通关,倦怠意味着你在这一关地图都展开了,打到头了,而新的一关的钥匙,就在某个你曾经视而不见的熟悉地方。


工作即道场,记得要升级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来自网络,意在提供MBA资讯分享。如有问题,请随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