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咨询热线:400-900-1256

注册 前往学习中心 前往在线课堂

MBA学习:管理的本质是信任,而不是监督!

MBA答疑 2018-02-08 14:42:53 热度 682 来源:网络

企业中重要的资源是人,核心的问题也是人,很多管理上的规章制度都是对人的约束和监督。有时候制度过甚,反而起到的是副作用,人都是有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管理者要想真正领导好员工,也需要从“心”突破,制度只是辅助。


一些单位却错将“问题意识”理解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看看员工工作中有没有漏洞、下发的管理办法中有没有寻租空间、合作伙伴管理上是不是有管理真空……


随后来一句“不能让信任代替监督”。听上去似乎还挺有道理,员工的一切行为似乎都进入了“被监督”、“被管理”的范畴,真正将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牢笼。


可是这样真的有效吗?可以杜绝企业的经营风险?员工的行为就规范可控了?


窃以为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并非完全肯定。当组织对员工采取“问题导向”的时候,员工会产生“防备心理”,如果本身没有问题,就会尽可能地降低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如果本身有“非分之想”,就会想尽办法提升钻空子的水平。要知道,从专业角度来看,管理者未必比经办人更懂业务,很多规则表面上看没有问题,但从经办的角度来看就是漏洞百出。一旦真的出现问题,只会变得更加隐蔽。


而且,员工在心理上是有不信任感和挫败感的,这种情绪显然十分不利于企业发展。


我并不是反对任何形式的监督,只是对“穷兵黩武”式的风险防范手段保留意见。


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的本质不再是建立在强权上,而是建立在组织的信任上。企业的经营发展出了问题,其实都是信任出了问题。员工不再相信组织,组织也不再相信员工,双方的关系剩下的只是戒备与防卫,缺少了爱与规则。


在“海底捞”遭遇的这次危机中,企业的回复就表现出了足够的“宽容与信任”。上午沦陷,下午逆袭,有人将海底捞的反应归纳为: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在那份刷屏的海底捞“处理通报”中写道——涉事停业的两家门店的干部和职工无需恐慌,你们只需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整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该类事件的发生,更多是公司深层的管理问题,主要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


我们不谈这件事本身的是非对错,但仅此一点,至少表现出了企业管理层的态度:不让临时工顶包、不让基层员工扛雷。这不是宠溺,这是教育和信任。


反观有些企业,任何问题和危机都会先将员工顶出去,该开除的开除、该降级的降级,立马划清界限,井水不犯河水,恨不得从来没招过这个员工。


我们不妨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一下,这种处理方式会让自己“真心悔改”吗?还是会激起数不尽的怨气和恶意,带着罪恶感离开呢?


我还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大家在一起上班起码应当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而当员工相信你的时候,当你相信员工的时候,或许就是“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不久前看到过一段让我醍醐灌顶的话:“培养员工,让他强大到可以离开;对员工好,好到让他不舍得走”,这大概就是我对于有效管理的诠释。


领导的本质就是:管理自己,影响别人

一天,你成了管理者,也许刚成为管理者的那天,你还在升迁的欣喜之中,但第二天你就要进入这个充满挑战的职位。这并不只是一次职位的升迁,更是对你能力的检验——你是否具备领导的能力。你也已成为管理者,但你不一定成为****。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首先,****必然会有部下或追随者,其次,****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再次,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但并不时所有的管理者都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运用的是领导的方式,不合格的管理者则是运用管理的方式。管理者有能力管理的没有任何人,只有你自己,管理者虽然握有职权,但只能通过自己的专长权和影响力去影响别人。只有做到管理自己,影响别人,这才是合格的****。


可见,管理者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或者准则,这个基本准则的核心就是,只有被****成功,****才能成功。走上管理岗位通常是两条通道,一是有特殊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被委以管理的责任,第二,在管理方面展现了艺术的能力和魅力。当然,也有二者兼备的人才,但微乎其微。


一个****的管理者有以下的准则:


1.提升你的团队


一个人一旦走上管理岗位,特别是主要管理岗位,其成功之举就不再是发展自己,而是发展别人。也就是说,****行使领导职权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地发现别人、发展别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团队提升的过程。


用韦尔奇的话说就是“在你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拥有好球员的球队并不总是赢得胜利,但同等条件下,获胜的几率要高,作为管理者,你应该去创造这个或者优于这个条件或者环境。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你不是让你变的如何如何的强,而是让你的员工变的更强,变得更会协同。


2.正直,赢取他人的信任


作为管理者,首先你要正直,以坦诚精神、透明度和声望,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对某些人来说,成为管理者意味着开始了自己的权力之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使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同时,他们喜欢对人和信息保持控制的感觉。因此,他们会保守秘密,不透露自己对员工及其业绩的想法,把自己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想法储藏起来。这种举止当然可以让领导建立起自己的地盘,但是,它却把信任排斥在了团队之外。



当领导们表现出真诚、坦率,言出必行的时候,信任就出现了,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你的员工始终应当知道,自己的业绩表现如何,公司的业务进展怎么样。作为****,你必须战胜自己的本能,不要试图掩盖或者粉饰那些糟糕的信息,否则,你就可能损失自己团队的信任和能量。


3.懂得工作的乐趣


快乐的员工会提供相对高质量的服务。让你的员工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不要施加工作之外的压力,否则会让员工疲于应对不相干的事情。


4.让员工拥有梦想

让进的员工往往会有个人的愿景,有时它会跟公司的愿景相冲突。否定或者排斥它们是大错特错的,因该去引导,为员工制定发展计划,尽量的将两个愿景合二为一,牵引到公司的发展轨道。即使做不到,你也为公司或个人建立了一项资源,因为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在职的还是离职的员工和我们的客户一样,都是我们的资源。


5.学会分享工作的成绩


当你成为一名领导以后,有时不免会感到这样的冲动,你想说:“请看看我做出的成绩。”当你的团队表现出色时,你希望把功劳都归到自己头上。担任领导并不意味着给你授予了王冠,而是给你赋予了一项职责——使其他人身上好的潜质发挥出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让你的员工信赖你。共同分享工作的成绩。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要想获得员工们的信赖,领导们也应该赏罚分明、以身作则。绝不能霸占自己手下的成就,把别人的好主意窃为己有。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理智,不需要媚上欺下,团队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认可,或早或迟而已。


6.善于倾听并敢于承认错误


作为管理者,你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但并不见得每次都是独立决策,你需要去倾听部下的声音,汇集多家之言,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话说,人无完人,管理者也不是圣人,犯错误也不足为奇,千万不要因为维护权威去掩盖错误,那会让你更愚蠢。


7.正视相对的意见和建议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正面的意见,对待负面的意见往往会有敌对的心理。但作为管理者,应该善于倾听并正视这个问题,有些需要给与澄清和解释,有些就会成为正面的意见和建议。再重申一次,管理着因该是管理自己,影响别人。希望身为管理者或者即将成为管理者的人们以此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来自网络,意在提供MBA资讯分享。如有问题,请随时联系删除。